舍得酒业近日披露的2024年度财报,引发市场一片哗然——公司全年营收同比下滑24.41%至53.57亿元,归母净利润暴跌80.46%至3.46亿元。糟糕的业绩也反应在了股价上什么是股票配债,截至2025年3月27日收盘,舍得酒业每股报56.47元,总市值仅剩188.1亿元。而在三年前,这家公司的市值曾一度突破700亿元。
复星集团入主后,这家白酒企业曾以“老酒战略”风光无限,如今却深陷业绩暴跌、库存高企、资金链紧绷的困境,股票市值也缩水了超七成,复星集团是否也该考虑如何取舍了。
风光不再,单季亏损引发业绩崩盘
作为“川酒六朵金花”之一,舍得酒业是浓香型白酒的代表。其前身为沱牌曲酒,1996年登陆A股,是中国第三家白酒行业A股上市公司。2020年9月,舍得酒业因原控股股东天洋集团违规资金占用问题被“ST”。
2020年的最后一天,复星集团以45.3亿元拿下舍得集团70%的股权,成为舍得酒业的实际控制人,复星董事长郭广昌曾公开宣称“要将舍得打造成世界级名酒品牌”。
彼时,复星的入主被视为舍得命运的转折点。
2021年,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增长83.8%和114.35%,毛利率甚至超过五粮液,成为行业焦点。舍得酒业的股价也一路飙升,2021年12月攀至高点239.68元/股,市值突破700亿元。
然而,高光转瞬即逝。2022年起,舍得酒业的增速开始放缓,营收同比增长21.86%;2023年进一步降至17.04%;2024年更遭遇断崖式下滑:舍得酒业全年营收为53.57亿元,同比减少24.41%,归母净利润仅为3.46亿元,同比大幅减少80.46%,创下自2016年以来最大跌幅。
就在2024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,舍得酒业的管理层还曾公开表示,“公司渠道库存压力正逐步释放,四季度动销效果良好”。然而结果却是,第四季度单季亏损3.23亿元,同比大幅减少168.11%,这也成了舍得酒业近些年来首次出现的季度亏损。
业绩下滑的同时,舍得酒业的资金链压力急剧攀升。2024年,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首次转负至-7.07亿元,而长期借款同比暴增995%至4.31亿元,应付账款亦增长80%至11.82亿元。若算上在建的94亿元扩产项目,未来仍需投入约65亿元资金。
一面扩充产能,一面难消库存
重资产模式下的激进扩张,在行业调整期显得尤为危险。舍得酒业的产能扩张与库存积压所形成的恶性循环,是此次业绩崩盘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2022年,舍得酒业启动总投资超70亿元的扩产计划,预计新增原酒产能6万吨。白酒是一个需要时间和特定地域才能产出好产品的行业,这也是名酒厂家的超级护城河,不是砸上钱就能解决的。所以舍得扩产引发的问题是,这些项目投产后能直接用吗?产出的基酒水准够吗?如果是浓香型还需要养窖,那整个项目周期就大大的拉长了。
等到投入大钱扩充的产能实现之后,很可能就错过了竞争的窗口期。实际上,舍得的老产能其实并没有充分利用,2023年舍得酒业设计产能为6.8万吨,实际产能4.36万吨,产能利用率降至64%。放着老窖不用,而是建设新的窖池,管理层似乎错估了市场的形势。尽管公司以“老酒战略需要长期储能”解释库存增长,但过高的库存占用资金、推高成本,无疑会进一步削弱其盈利能力。
而且这部分产能的实现进度也不是很理想,2024年上半年财报显示,70.54亿元的总扩产项目累计投资11.47亿元,仅完成20%,剩余的项目还需要约60亿的投入,可账上的现金已经很难覆盖这笔投入了。
也就是说,面对白酒行业激烈的竞争,舍得酒业扩充产能的同时,其实老产能并没充分利用,而库存却越来越高了。反应在财报上就是,2024年公司销量同比下滑28.7%,库存量却从2021年的27.94亿元激增至52.19亿元,占总流动资产比重高达70%,而同期五粮液的存货占比仅为23%。存货周转天数延长至939.7天,远超行业平均水平。
库存积压也传导给了经销商,导致市场价格倒挂,一款标价800元的“智慧舍得”实际成交价仅500元,渠道利润空间被挤压殆尽。
拼命营销吹起的“泡泡”,随业绩一同崩塌
复星集团入主后,舍得酒业一度通过大规模广告宣传迅速扩张市场份额,新增经销商数量突破千家。然而,这种激进的增长方式并未带来持续的效益,反而因缺乏长期的品牌培育而遭遇瓶颈。
营销吹起的“泡泡”,注定难以长久。
从近两年的财报我们可以看出,舍得酒业2023年销售费用为12.9亿元,占营收比例18.21%;2024年销售费用12.76亿元,占营收比例23.82%。尽管2024年费用总额略有下降,但因营收同比下滑24.41%,导致营销占比逆势上升。这反映出了在业绩承压背景下,舍得酒业依然“舍得”维持高营销投入,然而效果却难达预期,甚至还出现了2023年启用争议性人物杨笠代言的决策性失误。
白酒并非一门可以快速见效的生意,尤其对于中高端白酒而言,品牌形象的建立需要时间的沉淀和产品的迭代,而非短期内的狂轰滥炸式营销所能达成。
在高度重视营销的同时,舍得酒业在研发上的投入严重不足,其2023 年研发费用仅占营收1.53%,2024 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0.98%,远低于行业头部企业3%以上的水平。尽管宣称投入千万级资金用于酒体研发,但实际落地成果寥寥,第四代品味舍得上市后市场反响平淡,未能形成差异化竞争力。
舍得酒业的研发投入占比不足1%,却将资源大量投入广告与渠道,最终导致营销费用率高达24%左右,结果收获了净利暴跌8成的崩盘业绩。这种“资本驱动型”增长模式,在最近两年的行业调整期暴露出了致命缺陷:当次高端市场需求疲软、头部酒企价格下探时,舍得酒业缺乏产品护城河的营销泡沫迟早要破灭。
高管频频换人,战略调整进退维谷
作为舍得酒业实际控制人,复星集团在行业低谷期并未减持股份,并通过关联交易采购3334万元公司产品以表支持。然而复星系入主后,舍得酒业董事会及高管团队已累计发生十余次人事变动——2024年,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邹庆利、营销副总裁王维龙等核心高管相继离职,董事长职位三年三易其主——公司管理层的频繁动荡加剧了市场担忧。这背后也透出,郭广昌一直想找深耕白酒行业的经理人而不得的烦恼。
管理层的不稳定性,无疑会影响到公司战略的制定和执行,从主推“舍得”品牌变为“舍得+沱牌”双品牌运作,然后又向以老酒为代表的多品牌转化。这使得公司的核心单品从沱牌酒到智慧舍得,再到老酒藏品,几度更换,战略无法聚焦更难以持续奏效。
舍得酒业一度打响市场的“老酒战略”在2024年遭遇重击。公司宣称拥有12万吨老酒储备,但市场质疑声不断:浓香型白酒是否适合长期储存?所谓“老酒”是否只是滞销库存的包装?与此同时,竞争对手五粮液、洋河等纷纷推出年份酒,舍得的差异化优势荡然无存。
战略更迭导致的产品定位混乱,也拖了业绩发展的后腿。舍得一边以“天之呼”“吞之乎”冲击万元超高端市场,另一边却依赖占营收75%的次高端产品(售价300-800元)。在茅台、五粮液强势下沉的挤压下,舍得的中高端酒收入同比下滑27.66%,普通酒收入降23.44%,想多向出击,反而是多条战线都没有守住。
从目前的规划看,舍得酒业仍坚持“老酒战略+扩产能+品牌高端化”的主线,并提出“渠道向下、品牌向上、全面向C”的营销策略。
但这一思路存在明显矛盾:一方面,公司试图通过“控量挺价”维持高端形象;另一方面,又希望以“舍之道”“沱牌T68”等中低端产品抢占大众市场。两者并行可能导致品牌定位模糊,进一步稀释利润。
此外,刚刚投资12亿元的酒旅融合项目争议也颇大。尽管公司宣称该项目将“提升品牌文化内涵”,但文旅行业回报周期长、不确定性高,8.5%的预期内部收益率在白酒主业承压的背景下,更像是“病急乱投医”的尝试。
写在最后……
当前,白酒行业正经历深度调整。消费分化加剧,市场份额加速向头部品牌集中,舍得酒业若不能迅速止住颓势,并快速调整老酒战略以便适应新的市场变化,恐将陷入“规模萎缩—现金流恶化—战略收缩”的恶性循环。
复星的资本加持曾为舍得插上翅膀,但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产品、渠道与资金的协同问题,昔日的“次高端黑马”恐难再现辉煌。
白酒行业的淘汰赛将越来越残酷什么是股票配债,留给复星集团和舍得酒业的时间不多了。
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正规股票实盘配资_实盘正规配资门户_联华证券观点